尼泊爾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重要戰略位置,是一內陸國家,擁有全世界前10座最高峰的其中8座,包括聖母峰及肯欽真加峰(世界最高及第三高峰),分別位於鄰中國和印度的邊界上。尼泊爾北部的夏季涼爽、冬季嚴寒,南部則為亞熱帶夏天及溫和冬天的氣候型態。
1951年,尼泊爾國王結束了幾世紀的世襲首相制度,並改行內閣制。到了1990年改制產生君主立憲的多黨民主政體,1996年毛派共黨叛軍掀起長達十年的反君主軍事行動,根據聯合國統計,因此造成超過12,000人死亡並有100,000名難民。長達十年的內戰於2006年結束,而君主政體於2008年正式廢除,改為聯邦議會共和制。2015年尼泊爾聯邦憲法公布,並將政府分為7個省份、77個縣。2017年舉行第一次的選舉。
尼泊爾觀光業十分發達,但面臨森林砍伐過度和動物棲息地被破壞的問題。全國人口主要依賴農業為生。儘管尼泊爾近年持續在永續發展目標上取得進展,根據2020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,尼泊爾在全球189個國家中排名142,而2018年的多面向貧窮指數(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)報告指出,尼泊爾仍有34%的人為多面向貧窮人口。兒童營養不良、教育品質低落和童婚仍然是該國兒童面臨的主要挑戰。
2015年4月,規模7.6的地震襲擊尼泊爾,造成至少8,790人死亡、22,300人受傷及三百多萬人無家可歸;全國幾乎三分之一的人都受到地震影響。大量國際援助湧入該國協助其災後重建,至今國際援助對尼泊爾經濟仍非常重要。同時,尼泊爾也極度倚賴與其鄰國印度之間的貿易。
世界銀行近期的監測調查顯示,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經濟放緩影響當地的就業和收入,2020年,約五分之二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失業或長時間缺勤 ,這將嚴重衝擊經濟弱勢的家庭。